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简介
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开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安全工程4个本科专业,现有学生1606人。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流专业、广西“产教融合”试点专业和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学院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4人。现有博士16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32%,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82%。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名,具有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消防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建造师和造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师以及广西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员、考评员等执业与技能证书教师近20人,企业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兼职教师8人,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占比超过50%。
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近20项目,桂林市及校级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申请或授权专利70余项。学院于2022年荣获广西双碳科普教育基地、广西制冷学会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成立漓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目前学院教师围绕清洁能源利用与开发、污染物治理、节能与低碳等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组建了7个科研创新团队。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承担了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余项,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出版教材4部,《传热学》《制冷原理与设备》《工程力学》三门课程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黄华恢老师在第七届广西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工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广西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二等奖,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谢艳华老师制作的《识“阶”而上-双跑楼梯平面图识读》《识图识前景,匠心谱未来--建筑工程识图》微课分别获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宋小鹏老师制作的《自然对流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微课获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二等奖。《中央空调》网络课程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中央空调风管制作安装课例》获广西高校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一等奖;《热工基础》网络课件、《房屋建筑学》等课件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教师参与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算量软件大赛荣获广西赛区第一名、全国总决赛第三名。
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校内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约281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达1501.99万元。拥有流体力学实验室、制冷原理综合实验室、制冷实训室、制冷实训室(电控部分)、地热能与建筑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地热能与建筑环境控制与仿真实验室,换热器及空调器性能实验室,热物性实验室,燃烧原理实验室,半集中式空调实验室,集中式空调实验室,洁净空调实验室)、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实验室、太阳能光伏换热实验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建筑设备实训室、建筑力学实训室、建筑识图实验室等约合40个专业实验室,拥有风管制作实训区、电焊水管制作实训区、氧焊与设备维修实训区等9个实验实训区域,拥有水体环境分析实验室、能源装备再制造与节能技术实验室、低碳清洁能源与高端宇航技术实验室、太阳能高效利用装备及控制技术实验室、流体机械节能与污染物控制技术实验室等7个科研实验室,总计约合50个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场所,其中热工及流体力学实验室、制冷实训室、地热能与建筑环境实验教学中心是中央财政支持专项项目。
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坚持“以赛促学”的育人模式,创新创业比赛及学科竞赛成果丰硕,多个获奖项目实现学校历史性突破。近年来,学生团队申报的创新创业项目累计获得国家级立项14项,自治区级25项,其中《氢山绿水:垃圾制作氢技术的先行者》项目突破我校瓶颈,成功入围国赛,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数广集团杯”全国铜奖。学生“挑战杯”广西创业计划竞赛、“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斯维尔杯”BIM-CIM创新大赛、中国制冷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2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部级奖项146项。
能源与建筑环境学院与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中儒科信达建设集团、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国能永福发电有限公司、桂林新奥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桂林市达源空调设备工程安装有限公司、广西火天信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30余家建立了长期校外实习基地。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学生大多到制冷与空调设备生产制造、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安装、建筑造价预算、热力发电厂等行业企业工作,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职业技能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数据截止到2024年4月10日)